您好!欢迎进入珠海家教网站!

当前城市: 珠海
课堂教育的反思——1500本阅读总结,教学资源,新闻资讯中心,珠海家教

课堂教育的反思——1500本阅读总结


频道:教学资源 来源:珠海家教网 点击:623 日期:2015/2/4

课堂教育的反思——1500本阅读总结

度过充实的五个月,忙碌的一学期终于结束了,这大半年来在新学校里人生有了全面提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所得,尤其是最后一周高强度的助教培训课程,还有出任Mooc助教的未来,更多的给予我关于课堂教育的价值思考。
    
就像随着新时代新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模式变得多种多样,课堂不再仅仅是老师们面授课程,高科技的教学模式,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来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课程,另一方面,让更多社会弱势群体因此受益。在新学校的课程学习中,无缘无尽的Presentation是这个学校的最大特色,尤其是当我接到科技伦理课探讨永生与死亡,我们如何选择诗意的栖居,如此深奥的哲学论题时,网络上的公开课程成为了我快速入门这一课题的门径。耶鲁大学哲学系的花白胡子教授Shelly Kagen坐在课桌上跟同学们畅谈死亡哲学的奥妙,28堂课系统逻辑性与哲学思辨性共存,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为讨论的主体对象,探讨从人生哲学到死亡哲学的发展、迷惘与思考,至少给予我快速学习掌握这个论题,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http://www.zhzzjj.com/珠海家教网

    网络教学虽然给予了课堂更多模式的体验,但它存在着两个缺点,但凡录制的课程,无论是它专门是为了课程而录制,还是它是在随堂讲授的过程中加以录制,授课人在讲课前势必受录制的影响,会去斟酌自己的一些措辞,自由发挥的可能性都会出现一定的限制,虞云国先生所谓的《放言有忌》即是如此。授课者的权威性最直观的表现在于其短促有力、掷地有声的精炼语言,史学大师的书评和散文也反映出这样短小精悍的特色,每一个造诣颇深的学者都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领域的造诣高,他的理解还会投射到现实关怀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卓识中,而课堂教育给了他们一个最自然本真的释放空间。网络录制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录像最终的剪辑与裁并,那些似乎是冗长无谓的小细节或许对知识的传播没有意义,但是构成了这个课堂的一个整体,氛围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或许只有课堂教学才能让人体会的更加真切。

    虽然网络教学给予了教育很大的便利,但是课堂教育还是有很多独有的教育优势,并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褪色,最简单而言,无论在学校教育中是否存在班集体这一概念,但任何一个课堂本身就构成一个集体,在课堂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因为课堂中的互动而产生竞争的压力,比如你发现身边的人发言比你踊跃、回答问题比你精准,上课发挥比你出色,你就会感受到一种压力,甚至是当你阅读授课教师对于每一个不同地回答之后,流露出来的不同的表情,也对你的学习产生一种竞争的刺激,甚至当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但是在跟同学课堂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诸多不足,这就是竞争压力给予课程教育永不褪色的活力。仅有活力是不够的,亦如安东尼藤在《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历史大都会的毁灭与重建》一书中多次声明的那样,20世纪的建筑社会都是在追求保护的同时,在不断的毁灭与重建之间寻求新时代的价值才是适者生存的现代意义,课堂教育亦是如此。

    无论是网络教育还是课堂教育,都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范本教育,这就说到了教材的意义,并不是每一个课堂都有规范的教材,比如在20世纪的英国大学教育中,就有限定教师上课不能使用固定教材的规定,但是在课堂上推荐参考书还是尤为的必要,比如元典研读课,需要专业教师推荐适合专业学习的专业注本,但是在通识普及课上,需要教师推荐零基础入门的实用读本。甚至是针对同一部经典,优秀的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课程的学生需求,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实用并不代表注释不权威,专业并不代表观点很陈旧。比如,中国古代最早的经书——《尚书》在近几年出版了多个注释本,虽然在文史哲的专业教育中更加推崇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但此版本为竖排繁体,注疏区分不能达到直观明显,虽然经典,但并不好读。2014年中西书局引进出版了屈万里先生的《尚书集释》。就像只是涵养太深,把话说多并不是本事,把话说精才是本事。《尚书》这种2000多年的经典,历代以来的注释书籍数量何其浩繁,屈万里先生取其精要,去繁就简,成就这本30万字的《尚书集释》,这本书被誉为最方便实用的《尚书读本》,繁体横排既符合学术需要,也利于常人的阅读习惯,篇幅适中方便研读携带。而台湾另一位注尚书功力颇高的程元敏先生更是撰写百万字巨著《尚书学史》为致力于专业研读《尚书》的人提供门径,另外他在万卷楼社出版的《尚书周书牧誓、洪範、金縢、呂刑篇義證》更是对《尚书》篇目中与今日出土文献中产生交集较多的重点篇目进行重新梳理,虽然程元敏先生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但是他的学术探索却能与时俱进,不仅与同时文献结合,还与各种出土的甲骨、金石、简帛出土文献对比论证,探寻经典在新时代里的新内涵。

    在回溯经典的过程中,对经典的解释很重要,但是如何让现代人理解经典之于我们的意义,经典解释性的著作更为重要。在《红楼梦》之前,《金瓶梅》与其他的三大名著并列为明代四大小说,而这部小说即使有与现代价值观不符的内容,但探究这种随时代变化而影响变化的书籍,更能显现出研究的意义。格非先生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更是将《金瓶梅》研究的方方面面研读的非常全面,是非常好的一本《金瓶梅》的导读本,这本书一定上也是结合格非先生的授课经验写作而成。课堂教学的另一大好处是它给予学生和老师更多的互动空间。网络课程往往经过录制后,只会给学生一个导向,而授课老师会因为在初期课程中与学生的不断互动,得知学生更多的需求,在后面的课堂进度中将课程不断完善,如果学生敢于提问,他一定会有更体贴地收获。

    不同的授课人,因其不同的专业背景也能给读者更多维度的体验,尤其是亲历者的经历往往能给人更深层次的启迪,格非先生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个高校教师,在他研读《金瓶梅》时较一般研究者,有作家的维度去思考圆满的经典小说应该如何写作,这种写作如何照顾到民俗曲艺、社会问题、以及思想文化的种种层面,如何才能够成就经典的塑造。就像一个高考报名的经典问题,是选择一个好大学的一般专业,还是选择一个一般大学的好专业,许多教育专家都倾向于前者,因为前者的选择给了学生更强的体验感,即使自己的专业不那么突出,但跟一帮相对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这个相对美好的氛围给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合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对屈万里、程元敏和格非著作的思考,我在完成助教培训课程的课程设计中发现,参考书目的设定与引导决定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通常给学生的感受是,越牛的老师,他们的书单越长,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每一个学科想要学到精专都不容易,但是太长的书单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对于再好学的学生,一学期精读10本以上的纸本书都是不太现实的,当然这学期我有门经典专著研读课程,发现个人阅读极限是每学期精读30本书,但是每人每学期不可能只上一门课,那么如何在固定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势在必行。有声书的出现给予了书目阅读的新方法,如果可以把所有课程的参考书目换做有声书,或许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能给学生以启迪。结合现代的学术模式,读更多的论文替代略显陈旧的教科书,或者基于教科书更多导读本、导读论文的参考更能达到立体化的教学效果。

    另外,惯常的教育是在课前留阅读任务,这种任务很难在一个学期中有始有终,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着学业压力的变大而减少,如果课程中教授过程中将授课的诸多知识点与参考书目相结合,在教学中就指明参考书目引发的知识重要性,那么教师选择的切入点比懵懂的学生更能抓住重点,对于学生去把握经典开启了最有效的那扇门。同样,选择何种的读物作为参考书目也很有学问,在我看来一般一学期搞定一门课程最多读四本书就差不多了,一本是学术史通论性著作,概括这一学科领域的既往学术成就,一本是介绍方法论的书,即学习这门课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如果是经典研读课的话,就要推荐一本类似格非的《雪隐鹭鸶》这样面面俱到的导读本告诫学子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读经典 。第三本是一本这个领域研究的经典著作,它可以是一本专著,也可以是一本论文集,但总之它要告诉学生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体现点在哪里,学科自豪性的体现与学生奋斗的目标就在于此。第四本书可以依据时间和兴趣所需去选择一本该学科的学术前沿著作,让学生知道本学科应该做什么的同时,告诉他们现在还能做什么,如果这个学科只有一个前途无亮的未来,那么学生何必还要学习这门科学呢?

针对选择何种特色专著或者论文集作为学术研读的范本,是参考书目制定的重中之重。论文集的阅读常给人投射出仅仅是对作者自身研究水平、范围加强了解,拓宽读者视野之用。其实当你阅读好的论文集时经常会去去思考为何作者如此编排一本论文集,你会发现作者理解学科的意义与常人不同,比如台湾学者刘淑芬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中古佛教与社会》一书虽然是佛教史研究的经典论著,其中的《从民族史角度看太武灭佛》一文也堪称经典,但作者始终是将佛教作为中古时期社会史研究的一个考察维度去思考探究,佛教与民族、交通、政治、社会的多重互动关系而阐发出中古社会史研究最精湛的论断。而大陆的万能全才陈梦家先生,年中更是因为《北平无战事》中多次援引他的诗句而名满天下。

无论是作为一个新月派诗人的地位,还是其在甲骨、金文乃至秦汉简帛领域的研究都可谓登峰造极,时人不可逾越之高峰。略显遗憾自己时至今日才认真细读其经典著作《汉简缀述》,成书于二十世纪中叶的这本著作基本上奠定了汉代简帛研究的专业语境,几乎后世大多数的简帛专业名词、经典定论与研读模式皆来自此书,汉简作为新材料在当时并不为人所注意,但陈先生却能从多重角度去思考新材料的意义,这本书至今仍被誉为汉简入门的必读书目,这种称誉来源于它是读者掌握如何运用新材料的思考模式,而使这种思考成为定式的意义即是成就此书。

参考书目的另一类是特色专著。学术专著往往给予学生拓宽视野的意义、或者是教学范本的参考。比如罗久蓉的《她的审判:近代中国国族与性别意义的忠奸之辩》一书既有现实社会意义的表达——女权主义者的历史控诉,也有专业研究意义上对历史本真的还原——重新审视四十年代中国人对于女间谍这一类身份极其特殊人群的关切,而且还包括对中华文化劣根性的探讨,三重维度的讨论一个看似陈旧的老问题,却能让读者从中得到别样的收获。

美国汉学家罗威廉的《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世纪的暴力史》一书更是给人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一个汉学家,为了写就这部关于湖北省麻城市中国乡土文化的近现代地方社会政治史著作,的他多次深入湖北省黄冈、河南信阳与安徽西部的多个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学者,再辅以长时段的历史研究给予现实更多启迪,但是我作为一个故乡出自上述地域,且亲身也去湖北麻城的各种文化遗址与革命遗址有过深入考察的人而言,罗威廉眼中长达七个世纪的暴力并不是这一长时段的特色,而是这一地域上千年来出于南北交界的三不管地区,自古以来的固有特色,当我们利用长时段去考察历史发展时,是否会有这样的思考,无论是历史断代还是专业眼中设定的长时段,有的时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断片罢了,但一个人或许只有一个立场去看待一个问题。而课堂教育,尤其是课堂互动给人另一大灵感就是从多重立场去看待一个问题。比如说这学期的研读课,当我们全班十几个人在探讨同一本书时,听过作者课的同学有一种见解,跟作者一个领域的同学有另外一种见解,跟作者属于一个大类的同学有一种见解,跟作者学科没有交叉的学生更是更加独到的见解。不同的学生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与自身经验给予课堂无限的可能性,很多课程的收获,并不是在于课堂在那一时刻传授的课堂内容,而是带着各种目的、各种立场前来听课的学生在这里讨论、在这里申辩、在这里发言的过程中迸发出的万千灵感激发出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魅力。

也是在课程设计的最后展示时,我才发现或许网络课堂的教育现在的趋势还是在多方面的增加吸引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而课堂教育的未来是一个更加全面的教育,在这里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还能收获读书技能,生活技能,从而达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上林林总总,既是我期末最后一周助教培训课程后的感受,也是我对于这一个学期学习的反思,希望可以与大家更多交流,能为我下学期的助教事业添砖加瓦,积累教学经验,谢谢大家!

http://www.zhzzjj.com/珠海家教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编辑者:珠海家教http://zh.zhizhijiajiao.com)


区域:香洲区 斗门区 金湾区
学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 广东财经大学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商学院 广外南国商学院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嘉应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 岭南师范学院
科目:数学 语文 物理 化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政治 钢琴 美术 书法 网球 日语 托福 雅思 计算机 韩语 奥数 吉他 围棋 英语口语 法语 德语 成人 外教 幼儿 作文
Copyright 2014-2024 陕西致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陕ICP备14008187号-1